僮仆 | 我的青春谁做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2期

虎主无犬仆
左页图为清代黄梓绘《郑成功像》,表现了郑成功在大战之前临危不乱,从容下棋的场景。郑成功身后的棋童,手执麈拂神情淡定,可谓“虎主无犬仆”。在空城计、淝水之战等很多表现危急关头的戏剧场面中,镇定自若的主人公身后,总有一个淡定的小僮形象,他们为烘托主人的气场加分不少。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孙新强
左页图为清代黄梓绘《郑成功像》,表现了郑成功在大战之前临危不乱,从容下棋的场景。郑成功身后的棋童,手执麈拂神情淡定,可谓“虎主无犬仆”。在空城计、淝水之战等很多表现危急关头的戏剧场面中,镇定自若的主人公身后,总有一个淡定的小僮形象,他们为烘托主人的气场加分不少。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孙新强
必不可少的配角
五年前的夏天,在济南趵突泉万竹园观画展,一幅清代画家黄山寿的《松壑携琴》跃入眼帘。这是古代山水画的经典画面,青山白云蔚然深邃,近处壑间溪畔有丛丛古松,似有松声从画中传出。点睛之处在于人物——两位峨冠博带的名士神情闲适、寄情山水,令观者不觉产生一种代入感,仿佛一时置身于画中的世界。
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名士身边的一名举首前瞻、怀中抱琴的僮仆。我留意到,僮仆形象一再出现在“携琴访友”的经典构图中,如宋代范宽、明代戴进、清代黄慎等人的携琴访友图,等等。
年幼的小僮,必定无法体会主人那种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因而在画面中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那么,在讲究精简凝练的山水人物画中,画家为何非要添上这么一个小僮不可?
僮仆的体态、妆容、神情都值得一窥。古汉语中,“童”的原意是“光秃”,小孩子头发少,故以“童”借指小孩子。当然,古代僮仆们绝不是秃头。大部分僮仆都披散着头发,至少是所谓“垂髫”。他们有的负笈、有的恭立,不长的头发也旺盛如春草,毛茸茸的像小狮子。而稍年长的僮仆便扎起发髻,有在正中百汇穴处扎一个并戴上方巾布帽的(戏剧中的僮仆多做此打扮),也有活似小牛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