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味 | 叫柿子红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1期 作者: 韩韬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红澄澄的柿子,为秋天谢了幕,为严寒拉开序幕。霜降以降,最热烈的、最合人心意的一样秋获,最适于酬报万物,迎接冬天。

二十四节气·霜降
第一候 豺乃祭兽 财狼将猎物陈列、备用,如祭祀
第二候 草木黄落 草木枯黄,纷纷落
第三候 蛰虫咸俯 蛰伏的虫子要冬眠
“吊柿”红于二月花
被悬挂吊晒的柿子,犹如火塔一般。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晾晒“柿饼”,容易挂霜,不易霉变,又为秋日增添了一道红红火火的风景线。供图/QUANJING

凌霜侯,被封侯的柿子树

秋风飒飒,露结为霜,这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八号节气即为霜降。在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里,水獭勤奋捕鱼,豺狼努力行猎,它们把捕获的食物陈列一番,才开始美餐,仿佛祭祀仪式一般。

草木呢?曾经五彩斑斓的秋叶渐次凋零,树木光秃,颜值不在。只有柿子树格外耀眼,将小红灯笼挂满了庭院、山坡,又像为水瘦山寒的季节燃起了一把壮观的热火。

这夺目的柿子树还有一个应景的美名——凌霜侯。身在村野,无知无识的草木,还能拜将封侯?明人赵善政在他撰写的史料笔记《宾退录》中记载了它的来由:明太祖朱元璋幼时贫寒,流落到一处村庄,人烟寥落,饥肠辘辘。正徘徊间,见一堵残墙边有棵柿树,红果累累,诱人极了,他饱餐一顿,恢复了体力。数年后,他带领起义军攻取采石、太平两地,又再次途经此村,柿树犹在。朱元璋感慨万千,解下身上的红色战袍为柿树披上,封其为“凌霜侯”。

也许正是这棵柿树,把朱元璋变成民间流传的“植树皇帝”。他下令让安徽凤阳并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棵柿树,凡私自砍伐柿树者,从严论处。此后,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