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且请卿卿吃蛤蜊
2017年10月8日,阴历八月十九,寒露。山东青岛胶州湾的沧口海滩上,不少人冒着小雨在赶海。这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天文上的大潮日遇上二十四节气里的丰收日,老天爷“晒海底”了。
中午落大潮时,海水比平日多退去几十米,人人都能收获大袋的海货,其中最多的就是蛤蜊。青岛的蛤蜊全国闻名,而秋天寒露前后的秋蛤蜊最为肥美鲜香,数量也突然增多,就像一夜间冒出的春笋一样。
寒露这个节气既非秋之头,也非秋之尾,一般人并不太看重。但实际上它很重要,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过后是深秋,草木由绿转黄,多愁善感的人还要登高“辞青”。不过,到了大海边,这却是件好事,因为水温转凉,寄生虫减少,此时的海产,尤其是秋蛤蜊更加健康味美。
还有人说,寒露节气是海货的丰收日,这点就有趣了。证据是公元前2世纪的古籍《逸周书·时训解》,里面记载寒露之物候,谈到海岸边的蛤蜊大爆发。“二候,雀入大水为蛤”,说是,突然间天上的雀鸟都不见了,只因为落入大海化成了蛤蜊。不信你来看,蛤蜊们满身的花纹不正和雀鸟的羽毛一个样吗?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