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出动吃“三黄”

二十四节气·小暑
第一候 温风至 热浪袭来
第二候 蟋蟀居宇 蟋蟀躲在屋檐下纳凉
第三候 鹰始鸷 鹰飞向高空,以避开地面上的暑气
第一候 温风至 热浪袭来
第二候 蟋蟀居宇 蟋蟀躲在屋檐下纳凉
第三候 鹰始鸷 鹰飞向高空,以避开地面上的暑气

小暑的硬菜
苏州人小暑吃“三黄”,其中一黄为黄鱼,也叫石首、黄花鱼,是我国黄海、东海、南海一带广泛分布的海鱼。黄鱼又分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小暑前后,正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鳞色金黄,肉质肥美,营养价值甚高,无论糖醋、清蒸,还是红烧、侉炖,都是一道下饭的硬菜。供图/QUANJING
苏州人小暑吃“三黄”,其中一黄为黄鱼,也叫石首、黄花鱼,是我国黄海、东海、南海一带广泛分布的海鱼。黄鱼又分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小暑前后,正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鳞色金黄,肉质肥美,营养价值甚高,无论糖醋、清蒸,还是红烧、侉炖,都是一道下饭的硬菜。供图/QUANJING
小暑吃藕?伪传统
苏州人至今依然秉承“不令不食”的传统。谷雨吃田螺、立秋吃羊肉、冬至饮一杯当年新酿的糯米酒,是为“冬酿酒”。很多食材仅吃这一季,故令人格外珍惜和惦念。
一种看上去特别有“江南味儿”的食物——莲藕,被认为是盛夏解暑的佳品。若上网检索小暑节气的美食,关于它的介绍更是铺天盖地,诸如小暑吃藕有利于清热凉血、补血开胃,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作为莲藕主产区之一,江南也被视作小暑吃藕“风俗”的原生地。但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有几分望文生义和商业炒作的意味。
没错,苏州人的确爱吃藕。大街小巷的餐馆和卤菜店,常年贩售一道经典冷盘——“焐熟藕”。所谓“焐”,指的是将食物蒸煮至熟烂。取来一段老藕,切开一头,把浸好的糯米塞进藕孔,再将切开的藕头用牙签重新固定好,用大火蒸煮至其表皮变为红褐色。取出时,只需用一根棉线轻轻夹开即可。苏州人嗜甜,焐熟藕上桌时,按传统做法,还要淋一层梅酱桂花或玫瑰花酱,不过如今早已简化成红糖蜜汁,一样是甜,却少了几许馥郁芬芳。
“焐熟藕”虽好吃,但终究太过甜腻,若要下饭,还得吃咸食。本地常将藕条切成丝,与青椒等时蔬同炒,或研磨成粉,加肉沫,搓成丸子状,下锅烹炸,是为“藕圆”。当然,最脍炙人口的还是“藕盒”。肉糜与虾仁夹在两爿没有切断的藕片中间,再蘸些面粉糊,于油中炸透。那外酥内嫩、藕糯肉香的口感,令人欲罢不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