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地米菜煮鸡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1期 作者: 喻翔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这一味充满乡土气息的煮鸡蛋,却是很多人口中神奇的“灵丹”。
“灵丹”待煮
图为荠菜煮鸡蛋的食材。鸡蛋即“灵丹”,清明时节,青葱的荠菜把鸡蛋团团包裹,如同鸟巢,一道独特的美味即将破壳而出。供图/QUANJING

地米菜即荠菜,其味甘美,有健脾、明目、利水、止血的功效,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诗经·邶风·谷风》中有一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把荠菜作为甘味的象征。从《诗经》算起,荠菜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至少有两三千年了。不论走进北方的饺子店还是南方的馄饨店,菜单上总少不了一道荠菜猪肉馅儿。

春回地暖,荠菜先知。过完春节,人们还没脱下棉袄,荠菜已经在郊外的田野、路边、林下冒出嫩芽了。北宋辛弃疾有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描绘了荠菜报春的情景。南宋的陆游是荠菜的铁杆粉丝,他不仅潜心钻研荠菜的各种烹饪技法,甚至到了“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痴迷程度。在他的心目中,蒸羊羔、鲜河豚都不若一株荠菜味美。

嫩荠菜好吃,那么老荠菜呢?到了清明时节,荠菜摇身一变,长到了半米高,纯白的小花里绽放出鲜黄的花蕊,甚是可爱。荠菜的角果也长得非常有意思,像心形,又像倒三角形荷包。荠菜与“吉财”谐音,在一些南方地区,人们把荠菜花当作牡丹花戴在头上,并有民谣曰“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巧合的是,西方人也把荠菜形象地称为“牧人的钱包”(shepherd’s purse)。

此时,荠菜枝叶粗粝,已不堪食用。但南方人想出了物尽其利的一招:煮鸡蛋。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煮灵丹。”灵丹,就是鸡蛋。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