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巨宦的换装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1期

标签: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不只是今人的讲究。

五代时期(一说为南宋)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在家中开宴行乐的场景,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探韩熙载宅邸宴会场景,回来后所作。

全卷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五段,绘制了女21人,男28人。宾客为当时的南唐官员和一些着名歌舞伎。有些人物频繁出现,但形象十分统一。除韩熙载和一名僧人外,其他男子都着短翅幞头、圆领襕衫,腰束革带,足蹬靴子。这是当时的标准常服,襕衫的特点在于在膝处加了一道接缝,称为横襕。画中襕衫的颜色一律用绿,这是因为按制,不同官品须对应不同的服色。唯一的例外为着红者,是新科状元郎粲。 而在每个场景都有出镜的韩熙载,头戴黑色帽子而非幞头,是韩熙载自己的发明。据宋初陶榖《清异录》载:“韩熙载在江南造轻纱帽,匠帽者谓为‘韩君轻格’。”

听乐·交领长衫
宴会开始,众人沉湎于乐声中。韩熙载坐在榻上,头戴峨冠,身穿一件交领黑绿长衫,与宾客所着常服迥异。古代有朝服、公服、常服、章服等服制的不同。韩熙载于家中宴饮,则不必受此限制,而着家常便服。
观舞·交领缺骻衫
韩熙载换上了一件黄色交领缺骻衫,击鼓伴舞,晚宴的歌乐活动进入高潮。按唐制,襕衫是士人之服,两侧开骻的缺骻衫则是平民庶人所穿。但是到了五代,随着高型家具的成熟,缺骻衫由于两侧开裾,更方便坐上高坐具,从而被当时的士人阶层作为家居闲服。
歇息·交领长衫
击鼓之后,疲惫了的韩熙载重新穿上黑绿长衫,与四位侍女同坐卧榻。
清吹·交领内衫
宴会正酣,韩熙载索性盘坐于椅上,脱去外衣,身穿交领白色内衣汗衫,脚穿白布袜子和圆头蒲鞋。衣领敞开,袒胸露腹,挥扇散热。蒲鞋用柔软绵细的蒲草织成,环结促密,为人们所喜爱。
散宴·交领缺骻衫
曲终人散,韩熙载复又穿上黄色交领缺骻衫,稍整衣冠,起身与宾客挥手告别,手中犹执鼓槌。

作为主人,韩熙载的衣着无拘无束,更是屡次更衣,可谓独树一帜。从侧面展示了当时多彩的服装样式。夜幕降临,侍女环列,贤主嘉宾欢聚,酒水佳肴齐备,一幅宴饮乐舞图卷和换装秀缓缓拉开帷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