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衣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1期 作者: 扬眉剑舞 周宁
标签: 古代生活
衣裳华章
“纹”者,文也。古人把面料上的纹饰叫做“文章”。
中国古代织物显花工艺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以织机完成的,通过织物组织结构的差异,显现若隐若现的暗纹,如左侧婢女所穿白宝花马球纹绫袴;或把丝线预先染成彩色,再用提花机进行织。随着“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经纬纵横间,人们所需颜色的经纬线浮显在表面,织就出丰富斑斓的纹样,一如图中右侧仕女所着紫红地四狩猎纹锦半袖所显现出的规律纹路。

另一类则是在织物上再进一步加工,如刺绣、染缬等。染缬自秦汉间始有,历经发展,兴盛于隋唐。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记载:“陈梁间贵贱通服之。隋文帝宫中者,多与流俗不同。次有文缬小花,以为衫子。炀帝诏内外官亲侍者许服之。”加之出土文物的佐证,可以确定,染缬织物在当时可谓风靡。
那么染缬是如何操作的呢?其实并不神秘,唐代的染缬工艺大多属于防染印花法,包括绞缬(扎染)、臈缬(蜡染)、灰缬、夹缬等几种。夹缬是将织物夹在两块相同的雕版之间,镂空处被染色而成。唐人薛涛有诗云:“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她所说的笼裙,便是以这种方式印花的。唐代流行彩色夹缬,右侧仕女的白地五彩花鸟纹夹缬帔子,便可通过夹缬方法显花。而裙上盛开的花朵,还可以通过刺绣完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