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为什么没有变成燃气涡轮机

元宵节,上海豫园灯会上,高悬着一盏盏大红宫灯,令人眼花缭乱。每盏宫灯外都写着一句醒目的谜题,供人猜解。此灯还有另一个妙处,灯内画影流转,物换景移,故唤作“走马灯”,灯如何走?其中玄机又是一谜。
供图/视觉中国
前传——失传的仙影与仙灯
大概是在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过世不久,刘皇帝对她甚是想念。李夫人是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倾国倾城”的典故便出自这位美人,皇上想她念她可以理解。于是,一个叫李少翁的方士被请到宫中,做法召回李夫人的魂魄,以解皇上的相思之苦。
这位少翁君很是了得,据说年二百岁而色如童子,也着实的有手段。他找了个晚上,“张帐,明烛”,让皇上坐于帐中,“遥见”李夫人的魅影,声明不能近看只可远观。晋代干宝《搜神记》记载了这个故事,而在《史记·封禅书》中,被少翁君招回的另一世界的皇妃换成王夫人,不变的是天子同样“自帷中望见”。
死去的李夫人或者王夫人的现世身影,在少翁君操作之下是静态的还是活生生的动态,史料没有言明。但李少翁却被后世人传为皮影戏的发明者。这么看来,方士的神秘法术就被脱魅成了民间技艺。毕竟,法术的套路不大容易普及,民间技艺还是很可以传承发展的,也可见少翁君“张帐、明烛、招影”的手段颇具影响力——在无法想象电影的古老时代,灯与影的游戏该是多么富有魅惑力、吸引力呢。

相传秦汉皇宫内有“青玉五枝灯”,点燃此灯,灯身蟠螭鳞甲皆动,灿烂无比,乃是走马灯传说中的鼻祖。如今此灯失传,但汉代的多枝灯却传世甚多,如上图的汉代彩绘陶灯,俨然一棵繁茂的“灯树”,揣想它灯盏通明,光影摇曳的样子,不难猜测汉代人对于光影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
供图/杨兴斌/FOTOE
刘皇帝的皇室后裔刘歆所作的《西京杂记》有载,说帝都长安有一位叫丁缓的巧匠,制作了一个“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这座博山炉竟然能让奇禽怪兽“自然运动”?抛开它的仙气、灵异之说,后人以当世思维解读,倒能解释得通:这炉内一定是安放了灯烛,“当灯点着,禽兽就会转动起来”,这当然也是灯影流动的戏法。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