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伏伊王室居所 末代王族的荣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0期 作者: 周剑生 

标签: 遗产风景   

作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都灵引以为傲的不只有尤文图斯和菲亚特。它的历史与建筑,曾经被意大利最后的王族——萨伏伊(Savoy)所牢牢主宰,而这个国家走向共和的征途,也正是从都灵开始的。

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都灵,位于市中心的都灵王宫(Palazzo Reale),曾经是意大利国王的居所。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646年,室内天花板、护墙板、门窗等处多见镀金处理,豪奢之气呼之欲出。图为王宫一角,上方画像中的人物,是1831年至1849年在位的萨伏伊公爵卡罗·阿尔贝托一世。他阴沉、神秘,犹豫不决。被戏称为“意大利的哈姆雷特”和“犹豫之王”。

萨伏伊家族的开基者,可以追溯到1003年被勃垦地王封为伯爵的翁尔贝托一世。当时由他建立的萨伏伊伯爵国,统辖范围在今天的法国境内。后经几个世纪的经营,领地翻越阿尔卑斯山,控制了今天的意大利西北部。1416年,萨伏伊伯爵国的元首阿梅迪奥八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册封为公爵。1562年,公国首都从尚贝里迁至都灵。到了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执政的时代,萨伏伊公国又将意大利东北部领土揽入囊中,阿梅迪奥二世更相继在1713年和1720年夺下西西里王、撒丁王的封号,建立了撒丁尼亚-皮埃蒙特联合王国。1850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尔二世登基,其任内完成多项行之有效的改革,使撒丁王国成为亚平宁半岛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并先后收复伦巴第、威尼斯,拿下西西里岛,将帕尔玛、托斯卡纳、摩德纳、罗马涅等公国并入旗下。1861年,当加里波第将意南部统治权交给撒丁王国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埃马努埃尔二世在统一战争中居功至伟,成为首位意大利国王。

图上这处看似相貌无奇的白色建筑,就是都灵王宫。简洁肃穆的外表,与精致奢华的内部装饰,形成了有趣的对比。门外的骑马雕像,主角是意大利王国首任国王——萨伏伊家族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尔二世。时至今日,意大利不少城市的重要广场上,都能看到他的雕像。

萨伏伊王室在都灵及其周边的14处王宫宅邸,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都灵王宫(Palazzo Reale)、夫人宫(Palazzo Madam)、以及埃马努埃尔二世的诞生地——卡里尼亚诺宫(Palazzo Carignano)等等。巴洛克式的奢华,是萨伏伊家族权力与荣耀的见证,也是意大利完成统一的历史注脚——当萨伏伊公爵埃马努埃尔·菲利博特于1562年定都都灵时,一系列建筑规划就在他脑中渐渐成型。家族的集权与继任者的执行力,促成了这些伟大建筑的诞生。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后期,为宫廷服务的顶级建筑师和艺术家就不断对各处王宫、居所进行改扩建。壮丽而宏大的建筑群和城市规划带,一直从都灵王宫延伸到周边农村。

萨伏伊王室居所 末代王族的荣耀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在保持与萨伏伊王宫内其他建筑风格一致的基础上,修建了雄伟的“荣誉梯”,以此纪念意大利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第一次实现南北统一。荣誉梯一侧的墙面上,装饰着体现萨伏伊家族丰功伟绩的雕塑和巨幅壁画。
图为王宫内部的天顶,目之所及皆被壁画、浮雕所填满,繁复绮丽的艺术之美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从1646年落成,到1865年迁都,萨伏伊王宫一直是萨伏伊公爵、意大利国王等王公贵族的住所,内部装置皆与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精美绝伦的钟表、瓷器、银器及家具,体现了那个时代意大利上流社会的品位与风尚。
图为萨伏伊王宫的皇家军械库,展示军事战术、技术和战争历史,藏品涵盖古希腊时代至16、17世纪制作的剑、火器、盔甲、军队制服、徽章等等,其中一些曾经是萨伏伊公爵的私人收藏,有些甚至来自遥远的中国、日本。

然而,如今徜徉于其中的,却早已不是萨伏伊的血脉。意大利统一后,都城由都灵迁去佛罗伦萨,之后迁往罗马。作为“皇宫”的都灵王宫,已然名不副实。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王被认为是墨索里尼的帮凶,意大利人最终以全民公投的方式,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萨伏伊王室自此流亡海外,其男性直系子孙被禁止入境意大利,都灵官邸人去楼空。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