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一次外交胜利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0期 作者: 白马书生 

标签: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时任右司谏、龙图阁待制(皇帝的文学顾问)的孔道辅,被宋仁宗委任为国庆贺使,出使辽国。为招待他,大辽使馆举行了一场宴会。按照惯例,宋辽两国使者往来的宴会上,都要安排杂剧演出,娱乐宾主,以祝酒兴。这天宴会上上演的,是一出以孔子为题材的剧目。

杂剧刚刚开演,孔道辅的脸色就已经很难看。随着剧情深入,孔道辅再也控制不住怒火,竟然拂袖而去!留下宴席上正举杯畅饮的大辽皇帝和官员们,面面相觑。负责接待工作的主客郎中连忙追出去,把孔道辅拉回来,要他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向大辽皇帝道歉。

可孔道辅一点也不让步,朗声说道:“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侮慢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刚才的杂剧演出侮辱圣贤,是辽国的过错,我有什么可道歉呢?孔道辅是孔子的四十五代孙。无论是从礼法还是个人感情来说,他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演出。听到孔道辅这番言辞,辽国君臣都不再说话了。

一出助兴的杂剧,居然惹起外交风波,实在有些出人意料。以孔子入戏,在唐宋时期是杂剧演出中的一个固定题材,不止辽国独有。五代时期的敦煌文书中,就记载过当时华筵有“戏大贤”的演出,“大贤”正是孔子。北宋晚期也曾经编演过以孔子、孟子、王安石等人为主角的杂剧剧目。不过,接待孔子后人,安排演出的人,理应避开才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