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挑子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10期
标签: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这句耳熟能详的熟语,形容的是一厢情愿,一方热情、一方冷淡。可是,你知道什么是剃头挑子吗?它为什么会“一头热”?
剃头挑子,是一个挑在肩膀上的流动理发店。扁担的一头是一条方凳,凳子凳腿间有三个抽屉,第一层放钱,下面两层放置剃刀、围布、梳子、篦子、挖耳勺等工具。另一头是一个长圆笼,里面放一个火炉,上面架着铜盆、热水。

原来,剃头挑子真的是一头冷、一头热,而我们常说的那句熟语,是它的引申义。圆笼上还伸出一枝旗杆,挂着杠刀布(磨刀用)和手巾。顾客来了,在凳子上坐定,先在脸上焐一块热毛巾,待须发浸软,剃头,刮脸,掏耳朵……非常惬意。有了这一条冷板凳、一盆热水,现代理发店里的所有服务,在这一副挑子上基本都能完成。
剃头挑子大有来历。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人不论男女都蓄发、不敢毁伤,因此并没有剃头这一行当。进入满清,政府设立官棚强令汉人剃头,违抗者就地斩首。据说,斩下来的头颅就放在长圆笼里,而小方凳是砍头的木墩,旗杆上挂着剃发的圣旨,扁担上的长绳,则是绑人的“法绳”……当时的剃头匠,乃是执行剃发令的官差,执掌生杀之权,绝非一般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可比。后来,随着剃发令的普及,剃发队伍日渐庞大,才渐渐出现了私营的剃头行业。一副看似寻常的剃头挑子,见证了那段耸人听闻的历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