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机器人”们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中国机器人的始祖,有很多人说是西周时期偃师制作的能歌善舞的伶人。因为在《列子·汤问》一书中,这件事情被描写得活灵活现:
西周穆王姬满西巡归途,遇见一位前来献技的能工巧匠偃师,偃师给他带来了一个精心制作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是用木料、皮革、胶漆和颜料制作的,但却栩栩如生。可以疾走,也可以缓行,宛如真人。头可任意俯仰,脸能左右转动,甚至还能按节拍表演歌舞,以眉目传情。穆王看了大喜,赞叹说:“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一高兴,把他们都带回宫了。

如此人造天工,堪比现代机器人。可信乎?也有很多人不信。确实很难相信。因为《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大多属于虚构,乃神话奇谈,不可当作信证。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人。道家。先后着书20余篇,西汉刘向整理时,仅存8篇,西晋永嘉之乱后,又有残缺,其后经由东晋学者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也仅有8篇。于是有学者说,《列子》部分故事可能来自于张湛,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偃师的故事,也很有可能是发生在东汉到两晋时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