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漆”一绘
法国人的刺激
1932年,法国建造出一艘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巨轮——“诺曼底”号,吨位空前、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不过,真正成就它奢华之名的,还是那海上宫殿般的华丽装潢。法国杰出的艺术家让·杜囊专门为诺曼底号创作了4幅巨型漆壁画,轮船中还专门设有一间“漆厅”,不仅四壁是漆画,家具也全是出色的漆艺作品。

画中先锋
作者:陈杰
作品:《织锦10号》2002年
从漆画脱离漆器,获得独立与自由的那一天起,便与探索与实验形影相伴。左页图为福建漆画家陈杰创作的《织锦10号》。在《织锦》系列作品中,陈杰有意暴露髹漆工艺中的物料,将调和大漆后的漆灰高高堆起,层层褶皱凸出于漆地之上,制造出漆的混沌状态。漆画中不再有具象的图示语言,也放弃了平面漆画的空间局限,呈现漆可塑的立体延展性,营造漆物性中极富象征、隐喻的东方玄妙之境。
作者:陈杰
作品:《织锦10号》2002年
从漆画脱离漆器,获得独立与自由的那一天起,便与探索与实验形影相伴。左页图为福建漆画家陈杰创作的《织锦10号》。在《织锦》系列作品中,陈杰有意暴露髹漆工艺中的物料,将调和大漆后的漆灰高高堆起,层层褶皱凸出于漆地之上,制造出漆的混沌状态。漆画中不再有具象的图示语言,也放弃了平面漆画的空间局限,呈现漆可塑的立体延展性,营造漆物性中极富象征、隐喻的东方玄妙之境。
中国着名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称之为“中国漆器在目前科学与艺术决赛中的胜利”。
这是褒奖,也是感叹。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发现了神奇的树“漆”,16世纪时,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旅行札记中,向欧洲人展示了中国的两样神奇之物,一是茶叶,二便是漆。然而,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使欧洲人大开眼界的精良漆器却来自日本。东方漆器催生出欧洲的漆艺运动,让·杜囊也在那时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漆艺却因近代化的机器生产,而日渐衰落。
1925年,又一届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了,展会上大量的欧洲新漆器现身,中国学者被震动了,“反顾我国,此类工艺日趋消沉,岂不可惜”。中国漆艺要走上复兴之路,而这条路又该由何开始呢?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