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里真托考古区 诸神的居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9期 作者: 周剑生 

标签: 遗产风景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经历了一场被称为“石化”的变革——所有木造柱子被替换成石质,其中的缘由,大概要归因于时人对坚固与永恒的执念。从结果来看,这场变革的确改写了古希腊建筑的命运。在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意大利阿克里真托考古区,那里的古希腊神殿群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在阿克里真托神殿之谷,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末的赫拉克勒斯神殿,年代最为久远。研究表明,这座曾经用来供奉大力神的建筑原长67米,宽25.34米,为6×15柱式,后来绝大部分构件毁于地震。1924年,英国考古学家哈德克亚斯修复并重竖了其中的8根石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根石柱都是由一个个鼓形石叠摞起来的,上下间或依靠类似榫卯的构件连接。

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是地中海第一大岛,它位在地中海中央,恰似欧非两洲之间的一块垫脚石。阿克里真托地处西西里南部海滨,公元前581年,一群古希腊人跨山越海,来到了距希腊雅典直线大约800公里远的阿克里真托,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营建与统治。继之而起的是迦太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因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丰沛的物产资源,这里屡屡被周边统治势力觊觎、吞噬。幸运的是,在遭遇了一轮轮战火、地震及人为破坏后,居然存留着希腊境外最重要且最完好的神殿遗址群,它们多数建于阿克里真托历史上的极盛期——公元前5世纪,即石化变革之后。

图为神殿之谷一段残破的城墙,墙上的土洞曾被用来作为坟墓,经过千百年的风化,竟成了望地中海的窗口。

那是一片被称为“神殿之谷”的山丘,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建筑巨匠们,在山头筑起了二十余座气势恢宏的神殿,用以供奉宙斯、赫拉、德墨忒尔、赫拉克勒斯等希腊诸神。公元前218-前201年,罗马人在与迦太基人的对决中成功夺取西西里,阿克里真托随之易主。好在罗马在宗教信仰上深受古希腊影响,虽然改变了希腊神的名字,为其添加了新的职能,但这些罗马化的诸神仍旧延续着希腊神的形象、性格及传说,而神殿之谷的多立克式希腊神庙,也只是改旗易帜,照例沿用。

图是西西里岛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腊神殿——六柱多立克式协和神殿,其完好程度堪比雅典帕特农神庙。这座神殿建于公元前450-前440年,因在6世纪时被改作天主教堂,从而逃过了异教徒的破坏。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识即源自它的立面形象。
神殿之谷出土的古希腊雕像。
赫拉神殿残存的25根廊柱,该殿始建于公元前450年左右,供奉宙斯之妻赫拉,罗马人占领西西里岛后,改称朱诺神庙。
宙斯神殿仅存的巨人立柱的复制品。宙斯神殿又称奥林匹克神殿,在罗马统治时期,称朱庇特神殿。它始建于公元前480年,可能是为纪念阿克里真托人在这一年联合叙拉古人打败了迦太基的进犯,建造神庙时还使用了战俘。这座神殿的设计规模达到6000平方米,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还大。仅从7.5米高的男性立柱便可想见当年的恢弘气魄。只可惜,由于迦太基人的再次进犯,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希腊神殿始终没有完工。

多立克式建筑的特点是柱粗头扁,没有柱基,柱首不作装饰,柱身表面纵向雕刻20条凹槽,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出明暗起伏的效果。考古人员在阿克里真托清理出5座多立克式神殿遗址,另有包括议院 、剧院、圣堂、居民区、体育馆等在内的古希腊遗迹。诗人品达尔口中的这座“人世间最美的城市”,如今剩下这些断壁残墙,其余则寂寥地深埋在农田和果园之下,绝代风华如烟散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