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的千古斗争
标签: 古代生活

犹记得初中学《浮生六记》选段时,无论老师如何循循善诱,我和同学们都无法感受到沈复的“物外之趣”,毕竟,作者是这样说的: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蚊子固然招人厌恶,可就算如此,将其困在蚊帐里喷烟,并当仙鹤观赏,这……又是何等清奇的脑回路?

观蚊如鹤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童趣》中说自己小时看见“夏蚊成雷”,就在心中将它们比拟为群鹤舞于空中,又将蚊子困在蚊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能将蚊子想象成仙鹤,这确实是大部分人无法领会的“物外之趣”。
绘画/肆叁壹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童趣》中说自己小时看见“夏蚊成雷”,就在心中将它们比拟为群鹤舞于空中,又将蚊子困在蚊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能将蚊子想象成仙鹤,这确实是大部分人无法领会的“物外之趣”。
绘画/肆叁壹
蚊叮之刑
从古至今,蚊子不单不为大众所喜爱,就是圣人也不胜其扰。《庄子·天运篇》说:“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你看,即使是庄子这样放达的道家人物,也被蚊子叮得夜不成眠。欧阳修则以《憎蚊》这样的诗题,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蚊子的厌恶:“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点出了蚊子之所以讨厌,不仅在于其叮咬致痒,更在于其“毒”。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