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笑”出一个东北
标签: 文化遗产

不尽的犊子
在东北话里有一种层出不穷的神兽,常给语言带来风趣的效果,这就是“犊子”,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图中所绘的“滚犊子”,换做另一个说法就是“翻滚吧,牛宝宝”。此外,还有护犊子、完犊子、瘪犊子、扯犊子、装犊子等各种犊子。前缀不同,意义就不同。
绘画/靴下猫腰子
在东北话里有一种层出不穷的神兽,常给语言带来风趣的效果,这就是“犊子”,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图中所绘的“滚犊子”,换做另一个说法就是“翻滚吧,牛宝宝”。此外,还有护犊子、完犊子、瘪犊子、扯犊子、装犊子等各种犊子。前缀不同,意义就不同。
绘画/靴下猫腰子
在喜剧的舞台上,和其它方言相比,东北话是绝对的大咖。它一身的包袱,随便甩一句“哎呀妈呀”,都能让全国观众开怀大笑。它可以句句朴素,是不变的“你大爷”;也可以油腔滑调,是百变的大忽悠。
这不,为了迎合潮流,它也可以在麦克前开腔,用自己独有的语调喊一段脑洞大开、节奏轻快的快意恩仇。令东北味儿的视频直播风靡大江南北。就像混血儿多长得漂亮一样,这带劲的东北话,也是多种语言、方言混血的产物。
闯关东,就为那碗大碴子粥
说起方言,学者有很专业的表述,汉语有七大方言,每种方言又可再往下划分片区。比如官话,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话、东北官话等。东北官话再继续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东北人有一种天赋,就是极善于用很常见的事物来形容很抽象的东西,方言也不例外。比如说到黑龙江、吉林话,那是大碴子味儿;沈阳话,苣荬菜味儿;大连,海蛎子味儿。将方言品出味道,再用味道去定义方言,东北用舌尖诠释着东北话的灵魂——生动形象又不失诙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