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考红”
长安城的考试季
标签: 古代生活

春风得意状元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的完善,逐渐让寒门子弟也有了改换门庭的机会。图为四川省七曲山文昌阁壁画,表现的即为明清时人高中状元的场景。
供图/微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的完善,逐渐让寒门子弟也有了改换门庭的机会。图为四川省七曲山文昌阁壁画,表现的即为明清时人高中状元的场景。
供图/微图
秦以后的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官僚社会。能够成为官僚队伍中的一员,很多人看来就是成功的人生。
怎样才能当官呢?
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特别看重人的阀阅,也就是家族出身。朝廷设立一个叫中正的部门,给你的人品打分,出身足够好,人品才能够拿到第二等(第一等空缺),然后靠这个人品等第,决定你可以做什么官。这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好出身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唐之后的宋朝,是科举制度已经成熟的时代。因为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所以有条件读书的人比较多。从考试的标准看,素质教育色彩淡化,应试教育比重增加,各种防作弊措施也越来越到位,总之是对穷孩子比较有利。所以不妨相信书中自有everything,只要擅长读书考试,美好的前景总是有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