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危困的也门“曼哈顿”
希巴姆古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6期 作者: 周剑生 

标签: 遗产风景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周剑生
也门古城希巴姆是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中一片璀璨的绿洲。从高地望去,古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一道五六米高的城墙,将城市分作内、外两个部分。内城曾经是宫殿和军营,外城则是平民生活区和商业区。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见证了古代的希巴姆人杰出的建筑技艺,同时也彰显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在热浪滚滚的鲁卜哈利沙漠,处于数道季节河交汇地的希巴姆,因着地利,自三千多年前起,就是阿拉伯半岛南部高地上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往返于巴比伦和哈德拉毛河谷地之间的骆驼商队,又将她推到了地区贸易中心的位置上。此后,希巴姆的地位日趋显赫。7-11世纪,她是吉亚德王朝的都城及文化中心。王朝创立者伊本·吉亚德,在这里修建了防御工事和运河系统。而哈德拉毛河谷出产的椰枣和纺织品,也让希巴姆一度在商业上获利颇丰。这种持续几个世纪的繁荣,奠定了古城坚实的文化基础。虽然到16世纪,其首府地位被塔里姆所取代,但一种比黄金更珍贵的高级香料——乳香,很快就将希巴姆推到了地区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位置上。当时欧洲大陆急需的大部分乳香,都要经此地转运,希巴姆再一次因为优渥的地理位置,成为“乳香之道”上闻名遐迩的重要一环。

我们今天在希巴姆看到的建筑,大部分是16世纪开始建造的。此前大段的空白,也是地理环境造就的结果。希巴姆处在鲁卜哈利沙漠的南部边缘,总体虽属热带沙漠气候,但年降水量却多达1000毫米上下,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据说在1298年和1532年,希巴姆就曾两次遭受洪水灭顶之灾,居民们在被摧毁的建筑物上完成了城市的重建。

观察希巴姆古城最好的位置,是距城不远处的一块高地(如图),它与古城同属两山之间的河泛平原。城内的街巷蜿蜒曲折,宽度不足2米,房屋之间彼此遮挡,无法取得通览全城的视角。据说如此密集的布局,是为了遮挡烈日。
古代希巴姆的工匠就地取材,用黏土和椰枣树的根茎,制作土坯泥砖,创造出二三十米高的摩天大楼,人们在高楼的一、二层饲养牲畜、贮藏粮食,不辟窗户,居住则多在三层以上(如图)。
楼栋外立面的底部和顶部被刷上石灰,以防止季节性雨水和洪水对建筑的侵蚀(如图)。
希巴姆有丰富的地下水源,虽处沙漠,却不乏绿色。图中,当地妇女正在农田中劳作。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也门女人用黑布裹身,只露出双眼和十指。她们徒手拔除麦地里的杂草,不使用任何农具。气候环境和原始的劳作方法,导致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率低下,至今还未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如今古城内密密匝匝地耸立着500余座5至10层不等的高楼,它们是希巴姆特殊的家族制度的产物。当地人分家不离家,只是在原来的房屋顶上加层扩建,这样层层垒叠,形成了宛如纽约曼哈顿摩天大楼般的奇观。而这些高层建筑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希巴姆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基于垂直建筑规则建造的最古老、最杰出的都市规划典范之一”,近年来却频频遭受地区动荡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带来的威胁,安全形势严峻。2015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评定为濒危世界遗产。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