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5期

标签:

车裂是先杀后肢解,并非“五马分尸”。

——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第14集中,齐湣王下令将苏秦“车裂”,而后画面显示的是苏秦被五马分尸。吉林大学硕士毕业生王政冬日前撰文,厘清了这一误解。王政冬认为,战国至汉代,人们常把车裂与斩、杀等词混用。“腰斩”、“刺杀”是他们具体的死法,“车裂”则是死后被进一步处置的刑罚,含有明正典刑、曝尸示众的意思。

一直以来,正如上图电影《孔子》剧照所示,人们都认为“车裂”是“五马分尸”。但经过学者研究显示,“车裂”是腰斩、刺杀后进一步处置的刑罚。含有以儆效尤的警示意味。供图/东方IC

批秦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

—— 近日,《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与学者文扬对谈,重新解读秦王朝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孙皓晖表示,中国人号称是世界上研究历史最清楚的国家,但很少有历史共识。秦的战争智慧、严密组织,使得中国抵御住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为秦正名,是为了确立民族话语权。

明朝不存在铜活字印刷。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在《中国印刷史研究》中提出许多新见地。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成为共识。但辛德勇表示,这种认识缺乏合理依据。明朝铜资源十分紧张,政府法律对民间用铜的严格限制。铜的硬度太高,中国缺乏大量刻制铜字技术,明朝不存在铜活字印刷。

丝绸之路始终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

—— 近日,牛津大学历史教授彼得·弗兰科潘和葛剑雄教授在复旦大学对谈,就丝绸之路对话。彼得·弗兰科潘指出,丝绸之路远非买卖丝绸的通道,它还是一条战争之路、宗教之路、智慧之路、瘟疫之路。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