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下的歌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5期 作者: 秦七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清同治五年(1866年),刚刚平定太平天国不久的左宗棠又接到了一纸任命:继任陕甘总督。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让风尘仆仆的左宗棠立刻率湘军奔赴陕西?原来,同治皇帝即位以来,陕西、宁夏等地趁着太平天国和捻军势力渗入,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平叛工作一直不乐观,叛乱势力如燎原星火,难以扑灭。危急关头下,同治皇帝想到了湘军统领左宗棠。

久经沙场的左帅在西征路上频奏凯歌,很快就镇压了包括陕西镇靖诸堡在内的大片叛乱势力。多次大败清兵的镇靖地方武装头目董福祥,被左帅逼得山穷水尽,只得率领手下投降。董福祥性格张扬跋扈,给左宗棠留下一个坏印象,认定他难以制服,留在军中将会成为祸患,于是下令将其推出斩首。左帅有令,谁敢不从。很快,刀斧手一切就绪,大营之外变作了杀人的修罗场。没想到,正当董福祥命悬一线之际,竟然引吭高唱起来!激越豪迈的秦腔声响彻刑场。刀斧手听到了,满营将士听到了,大营中的左宗棠也听到了。

董福祥唱的,是一曲秦腔:《斩青龙》。《斩青龙》讲的是隋唐之际的故事:末路英雄单雄信独闯唐营,被擒问斩,一腔难酬的壮志,都化作临行前的大段悲歌。秦腔艺人为数百年前的英雄谱写的唱词,此时成了董福祥最贴切的自况。他也有满腹的韬略,一身的本领,却要成为刀下的鬼魂,再无用武之地了。

左宗棠营中的将士们,每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与刀锋和血刃为伍,早已对斩首见怪不怪,却从没见过有人临死之际竟能纵情歌唱,一个个目瞪口呆。悲壮的秦腔,唱得满营将官心血澎湃,唱得两边的刀斧手也忘记落下手中的刀,不知如何是好。当董福祥唱到 “雄信本是奇男子”时,左宗棠坐不住了。他快步走到营外,好奇又略有敬意地打量着似已入戏的董福祥。然后微微颔首,露出了笑意。他命令左右给董福祥松绑,又置备酒食,端起酒,朗声向董福祥道:“我特来与单将军压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