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神 一路有你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今属河北省涿州市)的地图和樊於期将军的首级,准备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燕太子丹带着随从们,身着白衣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史记》对这一场景的描述很有名:荆轲慷慨悲歌“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潇洒地绝尘而去,“终已不顾”。
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此之前,司马迁还有一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这里的“祖”与祖先无关,而是特指一种在出行前祭祀行神的仪式。也就是说,荆轲在上路前,还郑重其事地祭拜了行神,祈求此去一路平安。

五路大吉
图为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甲马是祭神、进香等仪式中常用的祭品。这张甲马上的角色是路神,五个神的站位寓意东西南北中五路并进、大吉大利。供图/FOTOE
图为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甲马是祭神、进香等仪式中常用的祭品。这张甲马上的角色是路神,五个神的站位寓意东西南北中五路并进、大吉大利。供图/FOTOE
读到这里,不免感叹,豪气干云的荆轲竟也如此“迷信”。
行神,顾名思义是保佑出行平安的神仙。他的原型,是中国最早的“驴友”——修。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