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纹:以毒攻毒的法宝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2期 作者: 柳馥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如果一个人把各种坏事都做尽,往往会被形容为“五毒俱全”。然而,明清时期却有一种叫“五毒纹”的吉祥纹饰,通常以蝎子、蟾蜍、壁虎、蜈蚣、蛇的组合形式出现,这“吉祥”从何而来?
五毒戏青蛙
关中地区有一种五毒纹,表现的是青蛙背着蝎子过河却被蝎子蛰伤的故事,后来蝎子良心发现,找来蛇、蜈蚣、壁虎、蜘蛛四种毒物帮青蛙解毒,五毒戏青蛙的图案由此诞生。据说画有此种纹样的物件,摆在家里可以起到辟邪镇宅的神效,挂在产妇屋内,又有求子多福的寓意。图中这件极具乡土风情的彩塑,来自陕西凤翔,其造型和纹样设计即取材于“五毒戏青蛙”的故事。供图/视觉中国

以五毒祛晦

战国时齐国国相田婴的侍妾,在五月初五产下一子。不料,儿子才刚落地,田婴竟发话说,这孩子不能留,必须赶紧处理掉。因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注:长大到跟门一般高),将不利其父母”。

侍妾出身低贱,人微言轻,以至于司马迁后来在记述这件事时,连名字也没提。不过,这个伟大的母亲,却最终选择背着丈夫把儿子偷偷养大。若非如此,后来的历史上恐怕就没有那个以好客喜士着称的孟尝君田文了。

农历五月是恶月,这个观念在先秦深入人心。到了东汉,献帝年间的泰山太守应劭(shào),在撰写《风俗通义》时还提到,“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这些匪夷所思的利害关系,虽然未必有人亲身验证,但却并不妨碍人们相信,五月乃是大恶,五日又是恶日,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更是一个晦气得不能更晦气的日子。

这一天该怎么过?中国古人想了一个很有趣的办法,以毒攻毒。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