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八仙纹 藏起来的八仙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2期 作者: 瑜韵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看法器,识八仙,耳熟能详的器物背后是耳熟能详的故事。道家风骨和民间智慧,在小小的纹样中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纹样里的八仙,明处暗里,各领风骚。
红红火火暗八仙
暗八仙是中国传统道教纹样之一,流行于清代。耳熟能详的八仙以器物纹样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小时候,喜欢在离家不远的小公园里玩耍。公园里有许多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大圆圈,以五颜六色的石子拼成不同的图案:小动物、英文字母、花花草草……其中一条路上的石子画最奇怪,有宝剑、花、扇子,还有大葫芦。那时候不懂画的是什么,只是喜欢。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八仙过海的故事,突然就想明白了:鹅卵石路上的图案,不就是八仙手中的法宝嘛!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那些当年喜欢的石子图案,是中国很传统的纹样,还有属于自己的名称:“暗八仙”。多奇怪啊!家喻户晓的八仙,加上一个“暗”字,便如同施展了法术一般隐去身形,只剩下随身的法宝,出现在瓷器上、门窗上,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浙江省博物馆藏清代剔红暗八仙葵瓣式盒的局部纹样,暗八仙中的宝剑、渔鼓道琴和笛子与花草纹样结合在一起,鲜艳的色泽,透着喜庆。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动脉影

八仙的法宝

八仙过海的故事连小朋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八仙的法宝,也因为故事情节而耳熟能详:铁拐李自然是拐杖上的宝葫芦,汉钟离则背着巨大的芭蕉扇,吕洞宾有伏魔宝剑,何仙姑手执荷花,韩湘子横吹竹笛,蓝采和举着花篮。最特别是张果老和曹国舅,他们的法宝一个是一根粗竹筒,一个是两片玉板。那原来是道教的乐器,竹筒是渔鼓道琴,玉板则是拍板。

张果老的原型是唐代道人“通玄先生”张果,曹国舅的原型是北宋名将曹彬之孙曹佾。两人原本没有交集,但他俩的法宝——渔鼓道琴和拍板,却是一对儿好搭档。南宋时,道教音乐由唐代《承天》《九真》等乐曲,结合了词牌和诸宫调,发展成为说唱艺术“道情”。而渔鼓道琴和拍板,就是演唱“道情”时不可或缺的伴奏。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