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公样:天上取样人间织
九月深秋的清晨,长安城里传来空灵的箜篌乐声。初时悠缓,宛若秋雁划空而过,不多时乐声转急,好似春燕喃语不绝。弹奏者是唐代盛极一时的乐师李凭,王侯将相不惜以奇珍异宝相赠,只求亲耳听得他弹奏一曲。诗人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写到:“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瑞锦轻罗”很可能是从蜀地进贡来的蜀锦。在唐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常常被皇帝赏赐给三五品以上的高官,用于制作官样袍服,亦或是作为厚礼,赠送给远道而来的使臣。中国第一部美术史着作——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提到了瑞锦上的一种特殊的纹样:“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师纶”是谁?他所设计的纹样竟然从高祖年间一直流行至《历代名画记》成书的大中元年(847年),跨越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秘密何在?
师纶,即窦师纶,西域鲜卑族后裔。其家族自北周至隋唐均与皇室联姻,在营造方面多有建树。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窦师纶赴蜀郡出任益州(今成都)大使之职,专门负责制造舆服器械。为皇家提供服装面料,既要在纹样和技术上全面超越从南北朝流传下来的蜀锦,又要面临风靡一时的波斯萨珊锦、粟特锦的挑战,可说是任重道远。
按张彦远的说法,窦师纶早年曾获“陵阳郡开国公”的高爵,故而由他所设计的纹样后被称为“陵阳公样”,其貌“章彩奇丽”。除此之外,史书中再没有陵阳公样的详细记述。好在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成果可以让我们借助零散的材料,一窥陵阳公样的余韵。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