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对台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0期 作者: 白马书生 

标签: 风云人物   文化遗产   

错落铿锵的锣鼓点,慷慨激昂的皮黄腔,尘封旧影里,藏着一个属于京剧的好时代。名角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那个时代争相较劲。戏台上,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对台戏。
别开生面的战争
顾名思义,对台戏就是不同的戏班,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剧场演出,是京剧演出中最常见的竞争模式。剧场之间打响宣传战,演员之间也斗智斗艺,可谓热闹非常。同有“活关公”美名的林树森和李洪春曾在1936年的汉口唱过一次对台,他俩斗的,就是关公戏。画面中,关公脸谱被中分为明暗两色,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这种对抗局面。
供图/上海微图

没有硝烟的战场

宽衫义襕,青布浑裹,扮作老者的伶人,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一亮嗓子,一曲《满庭芳》响彻全场:

“暂息喧哗,略停笑语,试看别样门庭。教坊格范,绯绿可仝声。酬酢词源诨砌,听谈论四座皆惊。浑不比,乍生后学,谩自逞虚名。《状元张叶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厮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说教听。”

戏之渊源
对台戏与戏曲艺术的诞生密不可分。清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口中“以歌舞演故事”的“真戏曲”,兴起于隋唐,发展于宋金,尤其是南宋的南曲戏文和金朝的院本杂剧,堪称双璧。图是河南焦作出土的金代戏乐陶俑,一人吹笛一人击节,应该是正在为舞台上的戏曲演出伴奏。

这正是南宋时风靡了浙江永嘉地区的南曲戏文《张协状元》的开场。伶人扮演的老者,是戏文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戏班编剧的代言人。这一段唱说的究竟是什么呢?原来,当时各个演出团体之间,竞争激烈。颇有宫廷教坊风范的绯绿社,曾令“四座皆惊”。而后生晚辈们各不相让,集编剧与演出为一体的“书会”,誓要靠这一出《张协状元》,在演出比拼中夺魁。这场“要夺魁名”的竞赛,可以视作对台戏的前身。

唱对台戏,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演出班子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剧场演出,是戏曲演出中最为常见的竞争模式。不过,真正要说对台戏这个词的流行,却是在京剧诞生之后。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