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0期
标签: 声音
西方帝国主义的“黄祸论”让蒙古大夫一落千丈。
—— 说起“蒙古大夫”,人们大多与庸医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日前,孔令伟撰文,探究了“蒙古大夫”一落千丈的缘由。历史记载中的蒙古大夫,以医术精湛的神医闻名于世。从“神医”转变为“庸医”,是因为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合理化其在东亚的殖民统治,主张优胜劣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高加索人”比“蒙古人种” 更加进步,就寻找蒙古人种的体质缺陷,并建构“黄祸”论,对“东方”妖魔化。“蒙古”开始被贴上“不科学”的负面标签,“蒙古大夫”就变成庸医代名词了。

“欺天灭祖,悖逆人伦”,未免给人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 曹云金和郭德纲开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中青报撰文评论称,旧社会学徒立卖身契的条款,早被扔进了垃圾堆,相声界的行业内规矩,背离法律法规的,应该抛弃。收徒与拜师必须纳入法治轨道,而不能再玩“朕即天下,口含天宪”的那一套。
人们则希望得出现代中国人是独立发展而来的结论。
—— 近日,腾讯《短史记》梳理了中国人起源问题的争论。晚清时,知识分子相信中国人来自西方,“排满”有了“合法性”。北京猿人发现,“西来说”销声匿迹,流行“土着说”。晚清时,人们要证明来自西方寻求自信;当代,希望得出独立发展的结论。
望子成“圣贤”的父母害了读经少年。
—— 近日,新京报有关读经少年的文章,将“读经”推到了公众面前。报道说,少年闭门读经,许多人只会背诵,连识字都成问题。新京报评论称,读经热的核心症结是“死记硬背”。我们的教育没能塑造“父母”独立思辨的人格,许多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戕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