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细节:胜利不“迟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9期 作者: 白马书生 

标签: 历史拾遗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七月,控制了四川地区长达二十年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中晚唐时,藩镇权力日益增强,地方节度使的更替,常常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只能任由其子侄或者下属接任。所以,当韦皋的死讯传到中央朝廷时,剑南西川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被韦皋的幕僚——支度副使刘辟全面掌握了。

就在韦皋去世的同时,中央朝廷内部也发生了一场大更替,继位不到一年的顺宗被架空,太子李纯摄政,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宪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在位期间,通过武力手段对日渐失控的地方藩镇加以镇压,重新恢复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对剑南西川刘辟的平定,正是宪宗对藩镇用兵的第一步。被宪宗任用为讨伐刘辟主帅的,是名将高崇文。这位不通文墨的将军,曾经在贞元五年(789年)率领三千兵士,在宁州(今甘肃庆阳)佛堂原与号称三万的吐蕃军队作战,大获全胜。而且高崇文是神策军嫡系出身,对皇帝绝对忠诚,由他带兵伐蜀,宪宗显然希望能够在战斗中赢得主动。

不过,战事并非一帆风顺。元和元年(806元)六月,当朝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逐步向成都进发之时,西川军队采取了闭关战略,退守成都府北部的重要关口:鹿头关。守军依仗关口的山川地势,与朝廷军队对峙,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高崇文多次进攻未果,只好向朝廷请求支援。为了避免战事在鹿头关形成持久消耗,宪宗在和群臣反复研究之后,决定调遣藩将阿跌光颜率领5000河东镇兵前去支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阿跌光颜率队到达鹿头关和高崇文大军会合的时候,比约定日期迟到了整整一天。阿跌光颜此时的心情,忐忑至极。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将领,他深知在战场上迟到是大忌,而统帅高崇文一向军令严明,当然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虽然现在战事正在进行,还不至于将自己正法,以振军威。但秋后算账,谁又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责罚和羞辱呢?!想当年,汉代飞将军李广不就是因为迷路失期才愤然自杀的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