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厨艺
李安导演有一部电影很好看,叫做《饮食男女》,1994年出品。电影一开场,“老朱”这个圆山大饭店的主厨,在家里亲自烧了满满一大桌菜,真是诱人馋涎。李安导演的电影一向重视考据,他拍这位一流厨师烧菜,是从杀鸡杀鸭杀鱼开始,这里面就有讲究。那些鸡、鸭、鱼,平时都在老朱自家院子里精心养着,用的时候取来杀掉、且杀得格外干净利落。
在朱家先生的《故宫退食录》里,最末两篇写的是《饮食杂说》。其中第二篇提到了自家做鱼翅、烧鲍鱼的方法,虽不特别详细,但也是从干货选购、发制写起。尤其写到谭家菜的开山人——谭祖任老先生组织“吃会”,着重一笔,讲谭老先生“一切烹饪自己调度指挥、自己买办”。比如做白斩鸡,“挑选的时候,先看好,再用手在鸡背上抓一把,才决定合格不合格。”这一点与《饮食男女》里大厨选鸡的动作、步骤竟然十分一致。

如今判定一位厨师的水平,非得把他的菜端上桌来品头论足。古来,描述中国的厨师之不凡,却要从“开杀戒”开始。《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都熟悉,那位厨师很精通牛的结构、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地,在分割牛时,刀刃都是从牛的骨缝之间顺畅而过,根本不会遇到阻碍,所用的刀连磨都不用磨。至此,这位厨师已经可以打五星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分工的意义讲起,分工为社会提升的效率带来了现代化,连厨师行当也不例外。如今的饭庄,不仅有红案师傅(专做肉食)、白案师傅(主做面食),甚至还有打荷师傅(专事码盘等配菜工作)。掌案的,掌灶的也要分开。独当一面的“厨霸”每个饭庄都有,堪当掌门的“厨神”呢,难得一见。问题其实就出在“专”上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