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 巧智百出的谋生工具

最美的渔船
距台湾岛东南50海里的兰屿,居住着以捕鱼为生的雅美人。每年3至7月是飞鱼汛期,雅美人乘着特制的木船出海打鱼。雅美人视船为第二生命,他们将这种小木船装饰得极富美感。
距台湾岛东南50海里的兰屿,居住着以捕鱼为生的雅美人。每年3至7月是飞鱼汛期,雅美人乘着特制的木船出海打鱼。雅美人视船为第二生命,他们将这种小木船装饰得极富美感。

图为雅美人的渔船,尖尖的头尾高高翘起,船身上雕刻有繁复的花纹,漆成红、白、黑相间的颜色,行进在蓝色的海洋上非常醒目。
在水上立足
船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渺不可考。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仍是习惯于将这一伟大发明归之于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比如明代的《物原》中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此外,《山海经》和宋代的《事物纪原》等文献认为舟船的发明者为番禺、伯益等人,可谓众说纷纭。
其实船并非一两个人的独立发明,而是先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而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河湖海之畔,丰富的水产吸引着人类的脚步。我们的先民善于师法自然,从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淮南子·说山训》中说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世本》也说“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水上漂浮的枯木、落叶都是灵感的来源。
受此启发,在舟船之前,先出现了一些原始的浮具。先民抱着树干、竹竿过河,后来又用到葫芦。《淮南子》说到燧人氏曾“以匏济水”,匏即葫芦,将三四个大葫芦捆缚在腰间,即可浮水。因此葫芦又有个雅号,叫做“腰舟”。此外还有以羊皮和牛皮吹气为气囊,也是浮具中的一种,谓之“浮囊”。这些浮具就是原始的救生圈,可以想象,在它们的帮助下,人得以腾出双手双脚,既能划水,又能张网捕鱼。

船的原始形态
约在16世纪,几个越南人追逐鱼群来到了广西的澫尾岛一带,见这里水产丰富,便决定在这里定居。这就是中国京族的由来。京族人曾用竹片编成一种圆底小船,白天捕鱼,晚上当房用。图为明刊本《三才图会》里的“筏图”,表现的是船的早期形态。这类简易的渔船展现了讨海人的过人勇气。
约在16世纪,几个越南人追逐鱼群来到了广西的澫尾岛一带,见这里水产丰富,便决定在这里定居。这就是中国京族的由来。京族人曾用竹片编成一种圆底小船,白天捕鱼,晚上当房用。图为明刊本《三才图会》里的“筏图”,表现的是船的早期形态。这类简易的渔船展现了讨海人的过人勇气。

图为现在越南仍可见到的圆形篾船,用竹子编织而成,直径仅2米(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小明)。
后来,先民们为了取得更大的浮力效果,尝试着将多根树干,或者多根竹竿、芦苇等物并排捆扎起来。这就是筏,船的早期雏形。人坐在筏上,不易弄湿身体,体验更为舒适。如此一来,捕鱼或者钓鱼都更为方便。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就曾感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所说的桴即是木筏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