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
一个美国总统的建筑理想
标签: 遗产风景

如果说艺术家不适合从政的话,托马斯·杰斐逊绝对是个例外。作为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在音乐、法律、建筑、园艺、数学、密码学、测量学甚至古生物学领域,都造诣颇深。早年出任美国驻巴黎公使期间,杰斐逊对当地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醉心不已。1770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郊小山上的一块土地,这个艺术的狂热爱好者,遂开始施展自己在建筑领域的惊人天赋。

杰斐逊亲自捉刀设计了一座融合欧洲新古典元素的宅邸,并为其命名“蒙蒂塞洛”。这座山顶上的住宅几经改扩建,直到1809年才全部竣工,前后耗时近四十载,可谓耗尽了杰斐逊半生的精力。从最终呈现的效果看,蒙蒂塞洛的门廊类似罗马的维斯达神庙,圆形穹顶使房子获得了高贵的外表,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安德里亚·帕拉迪亚圆柱,更是作为一种标杆,深刻影响了蒙蒂塞洛内外装饰的设计。对于杰斐逊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审美理想的实践,更是对当时北美大陆“畸形的殖民地建筑”的一场革命,他甚至希望能借此向英国殖民者宣告美国的自由与自觉。
杰斐逊历任两届总统,1809年结束任期后,他回到了温暖舒适的蒙蒂塞洛。其所在的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是杰斐逊的出生地,青年时代的他,曾就读于英国人创办的威廉玛丽学院。在殖民时代,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受基督教教会资助或管理。杰斐逊对此深感厌恶。从政后,他一直试图将宗教从高校中剥离出去,并希望能创建一所不受教会影响、为平民提供教育机会的新式大学。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