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癸未岁朝图》·皇帝画家的物意与功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7期 作者: 曹可婧 

标签: 读画笔记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擅长绘事的皇帝,乾隆不一定是其中画得最好的,却无疑是留下作品最多的皇帝,有记载的作品就有两千来幅,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癸未岁朝图》成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自绘成之时就一直深藏宫中,安安稳稳流传至今。它与那些绘画史上的顶峰之作共济一堂,难免被指为意趣不高,最近经展览发表,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这才发现,它被忽略之处颇多。

每年或在元旦或在立春,乾隆总要亲笔画上几幅迎新征吉的“岁朝图”,但癸未年的绘事显得尤其“隆重”——乾隆命南书房的二十名臣工依图联句,并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处大臣的于敏中执笔誊录画下。乾隆一向热衷词臣联句的活动,但为一幅作品的题词如此兴师动众,也实属罕见。《癸未岁朝图》为什么特别被乾隆看重?画中所绘陈设简单,一位帝王为什么要画下粗陋的应景之作?

周虎錞
乾隆御笔《癸未岁朝图》,是一幅工笔设色的“写生画”,细致地描绘出青铜的斑驳和果品的鲜润,却醉翁之意不在“画”,乾隆亲笔题跋,透露了画中物品丰富的象征含义。两柄木根如意、两根别致的瑞草,和一只被倒置的古董——军中乐器周虎錞,寓意吉祥和止战。盘中的回部贡果,彰显了乾隆的成就与功勋。这或许算不得一幅画中杰作,却流露出一代帝王的复杂与深沉。供图/邓亮

开始于一场误会

乾隆十七年(1752年)元日,乾隆临摹了一幅“宋人岁朝图”,画的是“如意、柿、百合、瓶中浸柏枝”,谐音寓意“百事大吉”。乾隆表现出了对这幅岁朝图的极度钟爱,就在当日,他又仿其画意绘下了“瓶中竹柏,缀以仙芝、百合、鸟”的《壬申岁朝图》,并在此图上题写了春帖子词,这两幅画作只在《石渠宝笈》中留有记载,不过自此之后,乾隆就有了以画迎新的习惯。

在乾隆的观念里,这种“百事如意”式的岁朝图,源自宋代的“古老”传统,因此值得追摹。但这位“中华文化的好学生”可能出现了失误,文献中有新年陈设柏枝、柿、桔寓意“百事吉”记载,而出现的时间不早于明代中叶,清宫旧藏中的所谓宋人款柏柿岁朝图,很可能是伪作,就存世品来看,这类岁朝图的兴起,早不过明末清初。但乾隆对岁朝图的“悠久历史”始终坚信不疑。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