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渚古城,守望戚家军
标签: 风云人物

“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这是桃渚戚继光纪念馆门口的对联。桃渚在明代抗倭战争中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见证了戚家军的旷世奇迹。如今,低矮的城墙上爬满了藤萝,草木丛生,但是当年的戚家军的勇武和豪情依然可寻。
浙江省的台州是明朝抗倭的主战场,古迹众多。台州沿海的桃渚镇,扼守在台州湾和三门湾之间,是当年明军和倭寇激烈争夺的咽喉要地,也是戚继光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戚继光根据在东南练兵、抗倭的经验写成的兵书《练兵实纪》,也曾在这里付诸实践并大获成功。桃渚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抗倭遗址之一,我决定前往一探究竟,寻找戚家军战无不胜的秘密。
向大海张开的口袋
从临海市区开车往东,经过约50公里的山路,就到了桃渚城下。首先夺人眼球的,是东南方丘陵上高耸的石柱山,壁立如削,高140多米。山下是秀美的田园风光,江流宛转绕芳甸,名为“桃江十三渚”。赤岩碧水,相映如画。相比之下,坐落其中的四四方方的古城墙,却其貌不扬,周长只有大约1400米,没有城楼。墙面以石块垒成,粗糙古朴,仅四五米高。

这样一座低矮的小城,究竟有何玄机?登上城墙的东段往北走,城里多是老人和老屋,城外是开阔的成片农田,成群的小鸭在护城河里嬉戏。这样的景象与普通的浙江农村似乎没什么差别。走不一会儿,只见城墙上插着一面红色的“戚”字大旗,被海风吹得飒飒作响。城墙上还架着一门大铁炮,昂头朝着东面倭寇进犯的方向。站在铁炮边,才勾起了一点对当年杀气腾腾的战场的想象。
古城的东北角建在一座名为后所山的小山上,城墙随之腾起。在它的最高处立有一座空心敌台,登上敌台四下眺望,城内外的地形一览无遗。只见古城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唯有东面敞开,犹如一个朝向大海张开的口袋。春夏之交,湿热的海风从东方吹来,正是倭船入侵的季节。城外秀美的田园,曾是一处理想的战场。古城居高临下,顿觉有一股凌人的气势。若倭寇攻下此城,则山后的仙居、金华直至江西、安徽诸省皆可长驱直入。桃渚城处于沿海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门户,必不能掉以轻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