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之宝|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千年往事

2008年7月18日,盛夏的南京酷暑异常。这天深夜,南京朝天宫的库房却灯火通明,考古人员围绕着六块石板,陷入了沉思。针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出土的文物却让考古人员一头雾水。

鎏金宝塔重现世
对北宋长干寺地宫的考古发掘,给专家们带来惊喜连连。从中发现的七宝阿育王塔和佛顶真骨舍利,都是无价的珍宝。图为七宝阿育王塔的局部,描绘了佛祖“舍身饲虎”的故事,用料贵重,雕工精细,代表宋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对北宋长干寺地宫的考古发掘,给专家们带来惊喜连连。从中发现的七宝阿育王塔和佛顶真骨舍利,都是无价的珍宝。图为七宝阿育王塔的局部,描绘了佛祖“舍身饲虎”的故事,用料贵重,雕工精细,代表宋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在南京的秦淮河南、雨花台北,工匠川流不息,瓷窑日夜烧造,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群,正在永乐帝朱棣的亲切关怀下,紧锣密鼓地建成。
这处名为“长干里”的地界,自六朝起就是南京佛教的圣地,留下了历代佛寺的遗迹,和佛教与南京结缘的传说。朱棣在此大兴土木,为了“报答父母之恩”,重建被大火烧毁的报恩寺。皇帝特批,这处佛寺可按“宫阙规制”建造,工程历时十七载,终于在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建成。
建成后的大报恩寺占地四百余亩,整体坐东朝西,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宗教建筑主要分布于北区,沿着北区中轴线依次设置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正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等核心建筑。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