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之奇|当阳铁塔,玉笋嵌空抽梦界
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三更已过,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中,年迈的僧人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见云中一人,手提青龙刀、胯下赤兔马,大呼“还我头来!”
原来是那兵败麦城的蜀将关羽,一魂不散来到此处。当年,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路过汜水关,时为镇国寺长老的普净曾与之相识。后来因为救助关云长,普净在镇国寺难以容身,不得不收拾衣钵,云游他处,最终来到了玉泉山,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
此番故友重逢,已是人鬼殊途。见关公英魂不散,普净便点化道,“你被东吴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该向谁去讨还?”于是关羽顿然觉悟,遂皈依空门,此后常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恩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力士的铸造与固定
身居塔下,最容易看到的细节是位置相对靠下的金刚力士。与山西太原晋祠金人台的铁人不同,从当阳铁塔下的力士可以看到力士体侧的范缝,因此可以推测其为前、后合范所铸。那么铁人在铸造之初又是如何固定在塔下的呢?根据针对当阳铁塔铸造工艺的考察,基座力士的头顶上都有榫柱插入上方台阶,且在上层台阶上部相应位置发现残存榫柱凸起。经过检验,这些榫柱材质为钢,因此有研究者进一步推测,这些榫柱是在合范之前插入范中的,之后浇入的铁水就将钢柱铸在了铁像内,最后将其与下方仙山浇铸在一起,这样力士们就牢牢地固定在了铁塔上。
身居塔下,最容易看到的细节是位置相对靠下的金刚力士。与山西太原晋祠金人台的铁人不同,从当阳铁塔下的力士可以看到力士体侧的范缝,因此可以推测其为前、后合范所铸。那么铁人在铸造之初又是如何固定在塔下的呢?根据针对当阳铁塔铸造工艺的考察,基座力士的头顶上都有榫柱插入上方台阶,且在上层台阶上部相应位置发现残存榫柱凸起。经过检验,这些榫柱材质为钢,因此有研究者进一步推测,这些榫柱是在合范之前插入范中的,之后浇入的铁水就将钢柱铸在了铁像内,最后将其与下方仙山浇铸在一起,这样力士们就牢牢地固定在了铁塔上。

“若有神助”背后的真相
这是《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胜”的故事,罗贯中笔下的这个故事是有来历的,坊间有言“关公是身卧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里”,说的是关老爷尸身葬于湖北当阳,首级埋在河南洛阳,而家乡山西运城解州仅是衣冠冢。此三处分别都建有关帝庙,不过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便是这玉泉山下的显烈祠了。到了当阳,玉泉山必是要去的,显烈祠也可去看看,那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龙池”,相传便是关公显灵之处,至今还保留着万历年间所立石望表,上刻“汉云长显圣处”。只是,在汉代,这山并不叫“玉泉山”,而是被称做“覆船山”,因形似巨船覆地而得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