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隔海窥茶别有情
标签: 文化符号

一碗见人情
日本吸取了宋代点茶法和禅宗精神,加以本土元素,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抹茶道。图中是一碗日式抹茶,鲜绿的茶汤与茶园背景,相得益彰。(供图/QUANJING)
日本吸取了宋代点茶法和禅宗精神,加以本土元素,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抹茶道。图中是一碗日式抹茶,鲜绿的茶汤与茶园背景,相得益彰。(供图/QUANJING)

图为《卖茶翁茶器图》中的具列,用来盛放茶器,因卖茶翁是日本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故而具列上茶器与抹茶道不同。
典雅的茶室内,只有一位垂垂老者和他最亲近的弟子。脱去了主持茶会时的和服装束,老者一身洁白便服,面带微笑,注视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宝剑,念出了这样的句子:“人生七十,力囲希咄。吾这宝剑,祖佛共杀。”
当老者举起利剑刺向自己时,突然间电闪雷鸣,骤雨夹带着冰雹,在茶室外掀起了一阵风暴。仿佛老天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老者壮行。
这是1592年的2月28日,这一天,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被赐剖腹自尽。将日本茶道推向西方世界的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做如是说:“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伟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们此生其他的时刻,尽是高雅动人。”微笑赴死的千利休,不但是日本最伟大的茶人,更是日本茶道最贴切的象征。
唐宋始传茶
日本京都比睿山麓上的日吉神社,有一片茶园,茶园中的茶树,据说是由天台宗高僧最澄从大唐携带来的茶籽培育而成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日本上层社会,在天皇和最澄、空海和永忠等高僧的推崇下,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饮茶。但令茶真正风靡全日本的,则是另一位佛教大师——荣西。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