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的童子: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5期 作者: 朋朋 

标签: 顺义区   发明与技术   

顺义是位于北京北部的一个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城市化建设,县城南部一座只剩下半截的佛塔塔基被拆除,人们在塔基下发现了长方形地宫,清理出文物30件套,其中的白釉童子诵经壶,后来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那是一件童子造型的瓷壶。童子面庞宁静恬淡,透着少年独有的青涩,眼睛微闭,眼角略微向上挑起,仿佛正沉浸在书的世界。他头戴莲花瓣式束冠,束发的簪子从前到后穿过发髻,发丝根根分明。身上的衣服自然下垂,线条流畅,细节的处理更是精致,背后还刻划有蝴蝶结飘带。

这是一种被称为净水壶的佛教法器。僧侣们外出时随身携带,壶内存水用来饮用或洗手。佛教认为,童子是将来会后补佛位的菩萨,菩萨持戒清净,如童子般纯真无邪,没有贪欲。而制壶时之所以采用这种造型,也是希望壶和水能像童子的心灵一样,清净无染。

不过,既然称为“壶”,入水口和出水口在哪里呢?原来,秘密就藏在少年身上——莲花形头冠中间开孔作入水口,手捧经卷的上端开孔作出水口。智慧和知识传入大脑,而经卷既象征智慧的来源,又可理解为知识的传播。这样的设计,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体现了工匠们高超的制瓷技艺和艺术修养。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