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鱼怪总动员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4期
标签: 文化符号
清代画家聂璜在康熙年间所绘《清宫海错图》,画有230多种海洋生物,堪称古代海洋生物图志。聂璜常常在海边游历,笔下生物除了亲眼所见,也有不少当地传说中的怪鱼怪种,它们构成了时人想象中的海洋怪物世界。
有的因为长相类人被人联系成“人鱼”,如章鱼;有的因身体结构特殊而称怪,如井鱼;有的则纯粹出于想象,如魁蛤和鹿鲨。此外,他还画了螺化螃蟹、虾变蜻蜓、鱼生牛角等,可以说,古人对于大海的奇幻想象,尽收《海错图》中,由此我们可一窥古人的奇思异想。
供图/故宫博物院

正反世界
《海错图》中记载,广东海中有一种“鹿鲨”,可能是化鹿之鱼。那一带海中岛屿上生活着很多鹿,当地渔民说常见这种鹿成群过海,各自头顶顶草,供彼此食之。再问有无海鹿,则没人见过,更无人网罗到。陆上有马、豹、狮、象;海中也有海马、海豹、海狮、海象。在人们的想象中,陆地的空间与海中的世界,好像互为镜像一般。
《海错图》中记载,广东海中有一种“鹿鲨”,可能是化鹿之鱼。那一带海中岛屿上生活着很多鹿,当地渔民说常见这种鹿成群过海,各自头顶顶草,供彼此食之。再问有无海鹿,则没人见过,更无人网罗到。陆上有马、豹、狮、象;海中也有海马、海豹、海狮、海象。在人们的想象中,陆地的空间与海中的世界,好像互为镜像一般。

蝠老入海
一只蝙蝠从蛤蜊中脱身而出,这幅图符合古人对“魁蛤”的想象。据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物老可以成精,蝙蝠一老竟能入海。这一说法,也被记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当中。
一只蝙蝠从蛤蜊中脱身而出,这幅图符合古人对“魁蛤”的想象。据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物老可以成精,蝙蝠一老竟能入海。这一说法,也被记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当中。

怪泉
鲸鱼在《海错图》中被称为“井鱼”。配文曰:鱼头有水,海岛有泉,其味皆淡,妙理难诠。古人完全无法理解,鲸鱼为何能头中涌泉,它的身体是一口井吗?
鲸鱼在《海错图》中被称为“井鱼”。配文曰:鱼头有水,海岛有泉,其味皆淡,妙理难诠。古人完全无法理解,鲸鱼为何能头中涌泉,它的身体是一口井吗?

老人鱼
渔人觉得网来的章鱼头如寿星,两目炯炯,渔人用它的足环绕其身,置于盘内,作为禄寿绵长的象征物。数千人观之以为灵异,又将其放归海中。在《海错图》中被想象成人鱼的,除了章鱼以外,还有海鳖,被称为“海中和尚”。
渔人觉得网来的章鱼头如寿星,两目炯炯,渔人用它的足环绕其身,置于盘内,作为禄寿绵长的象征物。数千人观之以为灵异,又将其放归海中。在《海错图》中被想象成人鱼的,除了章鱼以外,还有海鳖,被称为“海中和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