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桃之夭夭毋须逃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3期
标签: 读史笔记

古人称颂桃花,因为它集天地灵气绽放出的美让人心醉。中国最早记载桃树品种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纪《尔雅·释草篇》:“旄,冬桃;榹,山桃。”桃花的颜色有白,胭脂,绯,紫之殊,属蔷薇科,与国外象征爱情的玫瑰“属同门”,而古人早于五千年前,就寄爱于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真挚的情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出自于《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形容桃花茂盛,灼灼其华,言其艳丽。
《桃夭》的本意,是祝贺女子出嫁的美词。《周礼》说:“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整首词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诗以桃花作为借代,从侧面反映了周代的一角,那种艳丽与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俗的物侯特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