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又如何吃?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初冬时节,我去了苏州,拜访苏州国画院的画家叶放先生。去叶家,不为看画而是谈吃。叶放先生兴致来时,会招呼几位好友、知己,来一场文人雅集,或船宴或花宴,宛若古风再现。
叶放的外高曾祖父,是毕勋阁,清朝同光年间的定海知府,后辞官回苏州,建了一座毕园安居。毕勋阁上溯六代,乃乾隆时的状元毕沅,《清明上河图》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是也。有这样的家世,在毕园里长大的叶放,一言一行,自然颇富传统之道。
毕家有私房菜,时令而精致。比如蟹宴。我不善吃,但听叶放先生谈吃,却是津津有味。专业的吃蟹法,要用一套工具:蟹八件。我原本以为,使用蟹八件是为了吃的方便、彻底,但叶放的一句话,却纠正了我的理解。他说:“现在人吃蟹很随意、自由,抓起来就可以拆,翻过来就可以咬。这按祖辈们的教诲是断然不许的。蟹是绝对不能这样粗暴对待,既不雅观也不礼貌。”
即使是沦为饕餮口中之物,砧板之肉,也有尊严。面对它们,也得有尊重和惜爱之心。粗暴与浪费地吃,无异于暴殄天物。这就是饮食伦理,或者说一种饮食态度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