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流转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在千年的流传中有着传奇般的故事:“四度出宫,五度入宫”。它每一出一进,都牵扯人心,令无数人悲欣交集。

宋徽宗 (1102-1110年)

崇宁末至大观初年的一天,张择端终于完成了这幅长卷,将其呈献给宋徽宗。这是这幅画卷第一次入宫。徽宗为它题曰“清明上河图”,并钤上双龙方印。

向氏兄弟 (1111-1118年)

徽宗的支持者向太后去世后,徽宗对向氏兄弟数度加恩。并把《清》卷赏赐给自己的舅舅向宗回、向宗良兄弟。《清》卷被向家着录于《向氏图画评论记》中。

向子韶 (1119-1128年)

向氏兄弟去世,藏品交由族中长房长子向子韶保管。靖康之难,向子韶坚守淮宁领兵抗金。淮宁城破,向子韶兵败被杀。《清》卷被金军掠去。

金国人(待考)(1128—1234年)

《清》卷流入民间。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年轻的张着在画卷拖尾落笔:“翰林张择端,字正道……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此时距画中所绘的汴梁城破已60年。因他的记述,才让人知道了画家张择端的基本情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