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邦《北京宫城图》对权力的想象
标签: 读画笔记
1881年,一幅描绘北京皇城的明代绘画进入了大英博物馆的收藏。这是一幅绢本设色的立轴画,画的是北京的皇宫紫禁城,画面中的建筑群以鸟瞰的视角、中轴对称的形式,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它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故宫的机会。
这北京的皇宫,哪怕是英国人也不陌生。1858年的《泰晤士报》就曾登过英国人画的紫禁城及北海,尽管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不过,当时的英国鉴赏家还是在认识《北京宫城图》时发生了偏差,把画中建筑误作明代的皇陵。尽管后来纠正了这个错误,但这幅画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一直到2014年,才首次高规格的正式亮相于展览场,赢得无数的注目礼。
当时,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皇明盛世:改变中国的五十年”大展,集中展现明代立国之初五十年的视觉艺术品与物质文化,以期说明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展厅中入口处的醒目位置,陈列着这幅华丽的画作。
虽然它绘制于明朝的后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遥远时代和遥远地域的人们全面了解明朝的一个入口。甚至可以说,在遥远的英吉利,这幅庄严的紫禁城图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云雾中浮现的不仅是明朝初年建成的紫禁城,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强盛而神秘的帝国。天下的中心是中国,中国的中心是北京,北京的中心是紫禁城。这大概是明代人对于世界的基本认识,而且这种意识也部分留存到如今。从此画上,不难觉悟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