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春典
标签: 历史拾遗
“春典”是什么?
江湖人,是特殊的“语言学家”。
旧时,各种社会集团、特殊人群为了避免局外人的了解,制造使用了不少秘密词语,这种使用很频繁的秘密语言,被称为“江湖黑话”。而黑话这个词,多少有些贬低的意思,江湖人更愿意称其为“春典”、“唇典”、“春点”,和三百六十行结合起来,就又有了“行话”之说。
两个掌握“春典”词语系统的人见面聊天,即便被第三者听到,也是一头雾水。而这种词语系统博大庞杂,人物名称、动作行为、日常生活……无所不包,有些有具体的含义,而有些只作为识别是不是同道的“口令”。一些普通的江湖黑话是相通的,但也有特殊,在不同的行当、圈子里各行不同,各地有异。俗话说“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可见学春典也要由师傅教。
春典谁在说?
江湖黑话这类“隐语”,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是民谣式的。《续汉书》记载,反抗董卓的人编了一句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董卓的反对派搞出这个字谜,这不只是对当权者的诅咒,也能试探群众的立场。黑话的使用,盛于明代,而到清末及民国时期,基本上成为特殊人群的暗号、交际语。黑话也不是只有江湖人在说,鲁迅曾经在给翻译家、散文家曹靖华的信中用“莲姐”、“周家”指代左联,也是一种隐语。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