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江湖主角的千面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11期

标签: 历史拾遗   

侠是什么?有人说,是身怀绝技的勇士,有人说是行走于社会边缘的异者,还有人说,这是成人的童话。侠千面,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的那一刻,他们异乎常人的吸引力,便让“侠”具有了永不衰褪的颜色。
侠之路
身披斗篷,行色匆匆。侠,永远行走于江湖。随遇而战,任性而为,奋力向前。侠之路,永远在远方。孤独,坚定,偶尔,也会有一点迷茫。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尹超

任性的挟剑人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侠”的:侠,俜也,俜通任。春秋时,庄子的《盗跖》篇里对“侠”也有一个评价:“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这里的“侠”是一个动词——通挟,挟持,要挟。挟又通铗,铗者,长剑也。将许慎和庄子的解释合起来,侠是一种什么形象呢?任性而为的人,拿着长剑,炫耀武力。这就是最初的侠么?

文献与史料中的侠,最早应出现在先秦,也即春秋战国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特点,孔子有一句经典性的总结: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意味着原先靠分封、世袭的封建等级制,被实力派给冲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崩裂了,一群原本有着贵族身份的人破产了,谁能称霸?有势力与有实力的人。

战乱的春秋战国,各种势力都需要依赖有实力的人帮衬,于是各诸侯国与谋求王位的人,都纷纷敞开大门招募人才,挟长剑又任性而为的人,就成了热门人材。比如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就是这些破落贵族中最着名的老板。

据传,孟尝君养食客上千,这些食客有文有武,有鸡鸣狗盗,也有光明磊落,也有真的“食客”。一日一个叫冯谖的人挟长剑找到田文,请求投入门下成为食客。田文问:“先生有何爱好,有何特长。”冯谖回答:“没爱好,没特长。”真是来混口饭吃的啊,但田文接纳了冯谖。

责任编辑 / 陈立长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