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烧掉的亡国指示
标签: 古代生活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南宋行在临安凤凰山上,已经一派萧瑟景象。时年五十四岁的宋高宗赵构,枯坐在皇宫大殿内的一角,深觉窗外景色恰似自己眼下的心绪:自从日前接到宿将刘锜不敌南下攻宋的完颜亮大军,退守扬州,淮南震动的战报后,他就陷入了恐慌之中,直到入夜才觉得心神稍定,有了些主意,于是匆匆写下一封“御批”也就是手书便条,令内官奉到宰相陈康伯处,命其马上将其拟成正式诏书颁布。
御批内容并不多,最关键的信息只有一句话:“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意思就是如果到明天还接不到报告金军有退却迹象的战报,就解散政府,疏散皇室宗亲和各部官员到外地,而皇帝本人则将带领重臣和亲信乘船入海,以躲避大金国皇帝完颜亮亲自统率的铁骑。
但现在天已大亮,还没有中枢奉旨下诏的消息传来,这使赵构再次焦虑不安起来:实际上,他确实是有点担心宰相陈康伯的。因为早在刚获得完颜亮南侵的消息时,赵构就有放弃行在临安去绍兴或者福建避祸的打算,但陈康伯坚决反对,直言一旦如此则国事将不可问。不仅如此,这位平时为人沉静少语的宰相还把自己的家眷也搬来了临安,以示坚守无退之意。正是顾忌到陈康伯的强硬态度,赵构这次才索性把下海避敌的想法写成了手书下达,试图以天子之威迫使其让步:御批都下了,再持异议就有抗上之嫌,陈康伯这一次应该没办法反对了吧?
就在赵构左思右想惴惴不安之际,内侍忽报陈康伯请求入觐。赵构连忙宣入,劈头便问:“朕的御笔想必宰相已经看到,如今诏书可曾颁布?”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