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更替,三度易名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9期 作者: 班晓悦 

标签: 宫殿   历史拾遗   

步入午门,跨过玉带般的金水桥,穿过明代皇帝御门听政的太和门,便来到了紫禁城最核心的区域——三大殿。三大殿即紫禁城前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耸立在层层石阶上,总占地面积达8.5万平方米。

有人赞叹其金碧辉煌的外部装饰,有人惊奇其精美绝伦的建筑构造,却罕有人知其殿名几经更易的沧桑历史。

明代肇建北京紫禁城时,承袭南京紫禁城的规制和名称,故而三大殿最初名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前两字表达建筑名称,后一字表达建筑形式。

“奉天”取意“奉天承运”,这四字实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创,意思是说自己诛灭元朝、登基为帝,乃天命所归。众所周知,成祖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而登上帝位,他恐人说自己的帝位得来不正,故而在迁都北京后,仍沿用南京宫殿旧名,以三大殿之首的“奉天”之名昭示自己的正统身份,以洗白自己以藩王承统的事实。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正月,永乐皇帝朱棣就是在奉天殿中接受朝贺,大宴群臣的。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