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什么也带不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9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在浩如烟海的故宫研究着作中,故宫已故副院长单士元说的一句话,颇为点睛。他说:“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城’的最高建筑形式,而这座城只住一户人家——皇帝。”可谓三千年皇权集于一宫,亿万之家供养一身,才有紫禁城。

凡到过北京故宫的人,都会为它的皇家气派交口称赞: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制;东西对称,烘托着一条气势如虹的中轴线的布局;还有坛庙规格、宫门座落、殿堂结构,等等,确实,一座紫禁城,几乎就是对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最全面的昭示。

让我们走进紫禁城,看看这部皇权的教科书是如何书写的。

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但它并不专为出入而设,而是兼具朝堂作用。午门如何理朝?每年冬至,皇帝要在午门向全国颁发新历书,是为“午门授时”。违背皇帝意愿的大臣,会被逮捕,并在午门前行刑拷打,这是“午门廷杖”。造反的少数民族和农民军俘虏,会被押至午门广场,举行“献俘”仪式。一座午门告诉你,无论官民,都不得背叛皇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