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传奇:从佛国到穆土
标签: 读史笔记

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所
三位西行僧的西天
公元260年,比丘朱士行终于下决心西行,这位《高僧传》记载的第一位汉僧,一直感慨于佛经翻译的混乱,语句不通,且拘泥于细节,使中原地区未能得闻大乘之道,必须正本溯源!必须去佛法源地找来经文原本重新翻译!于是,就有了他的西行求法之行。雍州,关中大地边缘,这是他出发的地方,逆行着佛教西来的路径,他到达了心目中的西天——于阗。


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我们惯称之为南疆的地区,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而于阗(今和田)则是这个初闻佛音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对于第一位西行人朱士行而言,这里的佛经元典足够他学习感悟,这里的佛法兴盛足使他兴奋,这里的梵音诺唱足令他沉醉。到达于阗的朱士行潜心学习梵文佛典,终身未再离开这片西天佛国。晚年,他翻译了《大品般若经》,并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乘佛经。
在朱士行之后,东晋时期最着名的高僧法显,也踏上了西行之路。随着朱士行从于阗传入的佛法的普及,中原僧人在了解大乘佛法的同时,知道了更远的天竺,但是于阗仍是西行人朝圣的第一站。
与前辈一样,法显也沉醉于西域佛国,他所作的《佛国记》,为我们展现了这个佛国的佛法昌盛:“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他决定在此停留三月,以观佛事之盛。他入住的瞿摩帝大寺,就有僧众三千。寺庙建筑“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皆以金薄。”当年佛陀苦行而成的佛教,在这里展现出了空前辉煌奢华的一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