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界里的权与争
中国四大避暑地莫干山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8期

标签: 德清县   古迹探秘   

一座地处江南名符其实的清凉山,一位信仰游移、投入商海的西方传教士,被卷入清末民初的中国避暑地建设大潮。青山一夕变样,别墅如林,名噪一时;传教士不幸殒命……追寻百年前的故事真相,看西方舶来的避暑天堂,怎样酿出国家主权之争与民权危机,莫干山这块中西碰撞下的“文化飞地”,能何去何从?
莫干山的冬衣还没有褪下,闻名遐迩的避暑地显露出另外一番韵致。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莫干山却不然,点缀在满山苍翠之间的不是古刹道观,而是蔚为壮观的点点别墅,一栋栋样式绝不雷同,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些别墅集中兴建于晚清至民国,每一幢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沧桑故事。

 1912年1月6日,隆冬之夜,距离杭州城仅仅六十多公里的莫干山。青葱树冠上的薄雪,被小风吹得沙沙作响,透出几分萧索。此地居民不多,又值腊月,山乡如此静谧。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所有人的安宁——在山上居住的英国人罗伯特·约瑟夫·费信诚被杀,并且是被怒刺7刀而亡,应当是恨之入骨吧。

说来也巧,费信诚死前仅5天,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个国家正式改天换地。在如此动荡的时局当中,这宗杀人案还会被严密追查吗?

当时的上海《申报》一连数月追踪报道此事,驻杭州的英国领事、辖管莫干山的武德县知事皆亲自调查该案,颇有兴师动众的味道。费信诚魂归莫干山,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扮演着无比复杂的角色。

1894年来中国时,罗伯特·约瑟夫·费信诚和妻子佛罗伦萨以及两个儿子,穿着中式服装拍了上面这幅合影。熟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来华传教士的重要一课,但他们却很难真正改变故国带来的习惯。

弃教从商的传教士

我们的车经过烟火味十足的莫干山镇,沿盘山公路而上,山势渐次增高,但视野并没有变开阔,总是陷在无边际的竹海里。忽然,漫山葱翠之间露出点点绯红、乳白,一片明媚的欧式乡村就这样乍然出现在眼前。这种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感受,令人不由想到——莫干山一定还有些东西留在往昔。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