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戎装
标签: 历史拾遗

英姿初现
1929年,《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颁布后,陆军服装有了统一规定。国军将官军衔领章由红色改为金色。校、尉军官及士兵领章底色改为所属兵种色,如步兵为红色、炮兵由浅蓝改为蓝色,士官领章加缀3道蓝线。
绘画/刘永华
1929年,《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颁布后,陆军服装有了统一规定。国军将官军衔领章由红色改为金色。校、尉军官及士兵领章底色改为所属兵种色,如步兵为红色、炮兵由浅蓝改为蓝色,士官领章加缀3道蓝线。
绘画/刘永华
袁世凯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确实做过有益的事,比如推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西式军队。这支“新建陆军”的选兵、练兵、着装都有新意,成为中国军服向国际化发展的起点。
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皖系、直系、奉系、川军、滇军、黔军,各地方武装不仅装备混乱,制服也五花八门。直到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为与此前派系林立的军阀部队区分开来,以中山服为样版,设计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灰蓝色军服,至此,为中国军服定了调。
抗日军服的坎坷路

从混搭起步
1905年,清朝新军服样式拟定,但官兵着装仍有混搭现象。图为1906年10月的彰德秋操上,外国军官正在品评中国军官的新型欧式军礼服,以及他头上搭配的顶戴花翎。
1905年,清朝新军服样式拟定,但官兵着装仍有混搭现象。图为1906年10月的彰德秋操上,外国军官正在品评中国军官的新型欧式军礼服,以及他头上搭配的顶戴花翎。
新式军服问世后,由于中国疆域广阔,政令不通达,各地军队制服依旧五花八门,比如颜色,早期的中央军制服以黄绿色为主,并因季节而异。草黄或棕黄色系多为夏季穿着,进入冬季后则改灰色系。“淞沪会战”时期,正值夏秋季节,国民革命军第88师将士军服近似青苹果色,而到了“南京保卫战”时已入冬季,军服则改为灰色。军服颜色因季节而异颇好理解,但也有不因季节而出现的多元颜色:
“七·七事变”时,保卫卢沟桥的29军着灰蓝布军装;阎锡山的晋绥军、共产党的第18集团军等,也多以灰蓝色棉布军服为主;川军中有不少部队制服为草黄色;而龙云的滇军甚至穿出了一种近似墨蓝色的军服。在中央军与地方军协同作战的战场上,日军往往会看到穿着不同颜色军服的中国军队向他们进攻,故而在日军的宣传画报上,中国军队的制服也是灰、黄、蓝、绿各色皆有。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