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陪都
蒋介石的阴谋和阳谋
标签: 历史拾遗

军政统一是蒋介石1935年西南之行的重中之重。图为在峨眉山军官训练团上,蒋介石(右一)与其他军官站在地图前,策划战役计划的场景。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开办于1935年8月2日,蒋介石亲任校长,亲自授课,亲颁证书,目的是让川中将领忠诚于自己,以分化瓦解川军。
1945年8月10日,重庆。时近立秋,溽热不散。压在人们心头的,除了闷热的天气,还有八年抗战的疲惫。这天晚上,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突然收到一则消息。瞬间,重庆市被忘情的狂欢淹没了,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举着火把,敲锣打鼓,彻夜不眠。原来,日本投降矣!
此时,位于黄山的蒋介石官邸很幽静。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蒋介石动情地写下一段话,高度评价四川对抗战的贡献: “四川为抗战重要根据地。我川省同胞,尊奉国家至上和军事第一为要旨,忠诚奋发,同心戮力,以收动员人力财力之功。每年粮政兵役所负担之数量均属甲于各省。输将慷慨,缴纳必先,丁壮从戎、踊跃恐后。推而至于增产、运输、募债、献金等一切有关抗战之工作,莫不有优良之表现。军实资以供应,兵源赖以补充。”显然,在蒋介石的心里,四川之于抗战,功莫大焉。那是中国可以持久抗战的寄望之地。不过此刻,不知道蒋介石是否回想起10年前他布局统一川政的艰难?
刘湘进京请援,蒋介石趁机入川
众所周知,重庆是中国抗战时的陪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初确定的抗战大后方,不在西南,而是西北。那么,西南是如何取代西北呢?这要从1932年发生在四川的一场大战,一支闯入川境的英勇之师讲起。

上世纪20、30年代,四川被各路军阀瓜分,战争遮天蔽日。上图是一枚由军阀刘湘、邓锡侯、田颂尧联合打造的奖章。军阀不仅瓜分了地盘,还把持了民政,兼任会长,通过这枚奖章就可见一斑。
上世纪20、30年代的四川,是草头王的天下,是军阀冒险家的乐园。成长于辛亥革命后的一代军人,以“速成系”、“保定系”与“军官系”为分野,将四川拖入了军阀混战的深渊。经过多年的奋斗,1932年,叔侄二刘成为四川最大的两股势力。刘湘,四川善后督办,二十一军军长,驻扎重庆;刘文辉,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总指挥,二十四军军长,驻防成都。两人合计统兵214500人,占了川军的七八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